刘志丹烈士陵园位于志丹县城北的炮楼山和瓦窑山之间的山坡上。依山傍水,环境优美。1940年,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当地政府,为了永远纪念这位陕北红军和陕北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,在他的家乡修筑了这座陵园。
1947年,陵园遭到蒋(介石)胡(宗南)反动军队的破坏。陕北解放后,中央人民政府在1952年5月拨款重修。“文革”中,志丹陵园再度遭劫,1970年和1973年,周恩来总理先后两次讲话中指出:“刘志丹同志是值得纪念的”、“陕北必须树立刘志丹”。在周总理的关怀下,1975年陵园再次进行修葺,1983年,增修了“刘志丹将军革命事迹展室”和党中央领导人的众多题词石碑。1986年10月28日,被国务院公布为“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。” 1989年至1990年8月,再度改建陵园,将砖木结构的灵堂厦改为钢盘混凝土结构,敬塑刘志丹将军雕像一尊,高4.5米,以青色花岗岩为料,新砌9.6米的3开间碑坊大门一座。至此志丹陵园始具规模。
刘志丹陵墓坐北向南,从山脚延续到山顶。正门为牌坊式建筑,正中是大门,高达10余米,左右两边为偏门,皆为青色花岗岩。门墩处为两座石狮子,威严雄伟。从大门入,顺着缓坡上行90米,至台阶路,筑石级36柱,34阶,象征刘志丹烈士1936年牺牲时34岁。入陵园二门,正中是纪念大厅,雕梁画栋,飞檐凌空。大厅正脊上镶着红五星和6面国旗,四面斜脊各竖一把红色的火炬,仿佛烈焰在熊熊燃烧。纪念厅正中的碑石上,镌刻着毛泽东主席在1943年志丹陵落成时的亲笔题词:“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见过一面,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党员。他的英勇牺牲,出于意外,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,永远留在党与人民中间,不会磨灭的。”
陕北人民爱戴自己的领袖刘志丹,在他的纪念厅四周修了4座六角碑亭,亭内碑石林立,碑文情深,使人激动不已。
纪念堂在纪念厅后边,是志丹陵的主体建筑,由3孔石窑洞和5间廊檐组成。房脊上竖立着木制的镰刀、步枪和火炬,正中有“浩气凌云”匾额。中间窑洞设有灵堂,正中悬挂着刘志丹的彩色画像,画像两旁摆放着洁白的花圈、挽联,灵柩安放在后堂。纪念堂的两面墙上和东西两孔窑洞的墙上,镶嵌着毛泽东、周恩来、叶剑英、林柏渠、吴玉章、贺龙、陈云、徐向前、蔡畅、谢觉哉、李富春、徐特立、博古、邓发、王稼祥、凯丰、肖劲光、罗迈等同志及李鼎铭先生的20余块题刻。
毛泽东的题词是:“群众领袖,民族英雄。”周恩来的题词是:“上下五千年,英雄万万千。人民的英雄,要数刘志丹。”朱德的题词是:“红军模范”。林柏渠的题词是:“长使丹心照日月,拼将热血洗乾坤。拯民卫国更忠党,史绩不刊千载存。”
纪念堂外左侧置林伯渠撰文、谢觉哉手书的《烈士刘志丹革命事略》碑一通,右侧立《重建志丹陵园》碑一通。顶部平台上竖立着一尊高大的石碑,上书“刘志丹将军之墓”。
整个陵园内,植满了长青树木,使陵园格外庄严、肃穆、壮观。